<
t4b5小说网 > > 宦门逢春至 > 第60章
    方维道:“我看张文简节前的奏疏,便是有大逆不道之语,此次经筵,也是借题发挥。”

    黄淮点头,手指敲着那本《尚书》道:“这经筵讲师的名单,原都是顾廷机审定的,这下他是蹭了一脸灰。只是他反应倒是快,立即就从”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”这几个字,生发出颂圣的一大篇,也算是机灵的很了。”

    方维点点头道:“顾廷机若是乖觉的,接下来便要同翰林院撇清关系。张文简是翰林院出身,原是庶吉士-翰林-内阁这一脉的领袖,一派儒生,皆惟他马首是瞻。李孚入阁,翰林院竟无一人道贺,经筵讲官更是没有他的份。今日圣上叫李孚上去讲,便是做给翰林院看的。”

    黄淮道:“顾廷机一向滑头的很,人都说他是三不沾,想抓他什么现成的把柄也难。倒是李孚这个人,圣上明摆着看重他,可是这人有名的孤介的很。他是个举人出身,并没什么门生故旧,又听说他是不收礼的,我原想同他示好,便是没有翎子。”又叹了口气道:“咱们中官的老规矩,不许和外臣结交。顾廷机和咱们这边老祖宗有些首尾,圣上一早便看在眼里,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。”

    方维道:“眼前正有个机会,不知道督公愿不愿意。”

    黄淮便看着他笑道:“你总有主意。便说。”

    方维道:“我今日翻奏折的时候,看到刑部已经上了折子,请圣上开热审。这热审乃是每年的定例,司礼监主持,会同三法司官员共同录囚。”

    见黄淮点了点头,又道:“按照往年的惯例,这热审录囚,都是咱们司礼监的老祖宗去主持。今年督公倒是不妨跟圣上请旨,便由您来主持。李孚倒是没什么门生故旧,可也难保他没什么亲朋好友、同乡同族陷在狱中,到时候减刑与否,宽严有别,便是您一句话的事情。又或者,他想借着什么案子,翻个浪花,看您给不给他助力了。”

    黄淮听了,便笑道:“难为你的脑子是怎么想的。只是老祖宗听了,未免觉得不妥。”

    方维道:“老祖宗觉得妥与不妥,这个倒也不是关键。我看圣上八成倒是要借着录囚这个机会敲打谁。”

    黄淮点点头道:“不错,录囚原是上达天听的事,如何录囚,便是司礼监说了算,就是刑部大理寺的堂官,也说不得什么。”又道:“到底是个好事,做了也有功德,又合了朝廷钦恤之念。”提笔在纸上写道,“狱有冤民,则天屯膏泽”。

    方维道:“督公说的正是。”

    第44章 请托

    第二天晚上, 黄淮便派了小宦官到了文书房,叫方维去他值房里。

    方维进了值房,行过礼, 黄淮笑道:“果然一说, 圣上便准了,又让我们将狱中系囚轻重,具奏上去, 圣上要亲阅。”又道:“事不宜迟,你速速起一道圣旨来。”

    方维点头道:“小人这就到文书房起草, 掌事看过了, 再呈给督公。”

    黄淮指一指案上的笔墨道:“你就在这里写吧, 不必再让文书房他们审一道了。”

    方维点点头,便拿了张纸,写道:“古者孟夏断薄刑、出轻系,仲夏拔重囚、益其食,所以顺时令, 重人命也。我祖宗之时,每遇隆寒盛暑,必命法司审录囚系, 卿等皆先朝旧臣, 尝所闻知者。朕体祖宗之心,敬慎刑狱。”

    黄淮看了, 点点头, 又道:“将圣上祈雨的诚心加上去。”

    方维道:“督公教诲的极是。”又写道:“见今雨泽少降, 天气向热, 古人谓刑为祥刑,以其用之至当, 足以召和气、福国家。”

    黄淮击节道:“很好。用的也对。”待方维写完了,便要报到陈镇值房。

    方维却摇头道:“督公对我,赏识有加,小人感激涕零。只是历来圣旨起草,由文书房诸人发起,经掌事验看之后再报过老祖宗和祖宗们,这是司礼监百年来的规矩,小人不敢僭越。”

    黄淮看了他两眼,点点头道:“你想的周全。”又将文书房掌事叫来,将前因后果与他讲了一遍,又将起草的圣旨给他。

    掌事太监见此情形,自是没口子地夸赞一番,赞用词精炼,章法紧凑。黄淮道:“既然你也觉得好,便去呈送给老祖宗罢。”

    待他走了,方维便跪下告退。黄淮笑道:“这可是个有福气的差事。”坐下喝了两口茶,又问道:“你可有什么亲朋好友,同乡同族在狱中的,如不是什么不赦的大罪,我都给你开恩宽恤则个。”

    方维道:“小人家中父母亲族,俱已死绝。此时孑然一身,并无可求开恩之人。只是尚有一事相求,敢烦督公过问。”

    黄淮挑起眉毛道:“你说。”

    方维道:“小人名下有个小子,姓郑名祥,今年十岁了,人颇伶俐。小人也给他开过蒙了,粗通些文墨,现在礼仪房帮忙写字。今年内书堂遴选,小人人微言轻,还请督公能开金口帮忙过问一句,小人感激不尽。”

    黄淮笑道:“我当是什么大事。“便扔给他一张书笺道:“你将他姓名所在都写下来。”方维连忙起身,毕恭毕敬地写了呈给黄淮。黄淮看了看,道:“你名下的,想也错不到哪里去。”

    方维又跪下谢恩道:“督公费心了。”见黄淮摆摆手,才退了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