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要是找到了,也能给家里添个荤腥!

    -----

    秦二伯家发生的事情秦封并不知道,回到家后歇了会儿,竟睡过去了,半个时辰后还是谢栗来叫他吃饭才醒!

    吃过晚饭后秦封和舅舅舅妈他们在院子里纳凉,舅舅主动说起建房之事。

    位置已经选好了,地方也砜划上了,早点开工也可以早点住人!

    一起聊了聊房子的朝向和准备建成什么样的后,秦封也把给自己后院建房的人推荐给文大舅。

    文二舅还是不能下床,不过好消息是他用了秦封的药,伤口已经开始结疤了,想来恢复好也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   两日后,文家舅舅在村里建房的事传出去还没平息,秦木匠家的哥儿婿也要在村里建房的事又流传开来。

    不少人都泛起了嘀咕,心思活络的人则是有了动作,秦大伯又让秦文堂哥来喊了秦封过去。

    对秦大伯叫他过去的事情略有猜测,秦封从库房里拿了一袋粮食,里面是五十斤重的黄豆。

    扛着麻袋到了秦大伯家,秦封把麻烦往墙角一放,打眼一看,除了他之外,一个人都没有。

    “封儿你来了,扛着一袋什么?”秦大伯随口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待会儿再说。”秦封也没答他,转头问起了“大伯你叫我有事?”

    秦大伯也没追究袋子里是什么,他是真的有事找秦封来!

    “你坐这儿。”秦大伯指了自己旁边的位置“坐下说。”

    “要不我坐旁边?”秦封摸摸鼻子,提议道。

    “坐什么旁边?就咱俩!”秦大伯没好气的看他一眼。

    “哦…”秦封听话坐下。

    秦大伯说起找他来所为何事。

    其实些事呢说大不大,毕竟只是搬家的事。

    说小呢也不小,不然秦大伯今天也不会特意让他来一趟。

    流民四处流窜,除了青山村外,也有村子组织人巡逻,效果也还行。

    也有些村子,要么是村长不作为,比如小河湾,要么是村民不听村长的话,比如大槐村,还有些其他的原因,导致村子里的人日子都不太好过。

    这些人中也有青山村人的亲戚朋友,毕竟附近几个村子来往通婚,说起来哪个村里都有两个亲戚。

    远一点的亲戚就不说了,那亲女儿亲哥儿的,丈母娘小舅子的,总不能不管吧?

    其实在文家舅舅搬来前,青山村就已经搬来了两户人家,都是村里人的亲人。

    在这段期间想搬来的人更多,秦大伯没给答复,他觉得这样不行,在秦封之前他也找了“二叔公”“秦二伯”“铁匠”等人商议过,得到的反馈并不如他的意。

    所以秦大伯又把主意打到了秦封身上,虽然他年纪小,但是谁让他脑瓜子聪明呢!

    第122章 旱灾、关于落户那些事

    所以今天他特意只找了秦封一个人过来,他们两人可以畅所欲言,

    秦大伯把和其他人商议的结果说出来,秦封总结了一下,这些人分为赞同和不赞同两个类型。

    赞同的说:那些人都是亲人,怎可见死不救,这样多伤村里人的心,恐会生事!

    不赞同的说:本来天干,水越来越少,自己村里人还不够用,何况这些人以前不是青山村人,搬来也不一定听村长的话,没必要!

    “封儿,你怎么看?”秦大伯也很纠结。

    “我觉得,该同意搬!”秦封这倒不是因为他舅舅搬来了才这么说,这事他是认真考虑过的。

    但是不赞同的人想得也没错,毕竟水源等属于“公共资源”,搬来的人算起来是侵占了他们的资源,所以才不愿意。

    “你肯定有法子,说来听听。”

    “行吧。”

    秦封的法子说来也简单,一是推荐制,每户村民只可推荐一户人入住青山村,且必须和推荐人有亲属关系。

    出嫁的哥儿和女儿回娘家住不算在内,但是带上丈夫公婆的,就必须算是单独的一户人。

    二是“落户费”,除去落户建房占用土地需要的银钱外,每户搬来的人家还需要缴纳一定的“落户费”,才能建房落户青山村,具体是什么可以再商议。

    三是“义务制”,每户搬来的人需要每隔一天参与一次白天晚上的巡逻,以一个月为期。

    四是惩罚机制,如果落户青山村的人,偷鸡摸狗,男盗女娼,严重影响青山村的和谐与安定,那么将会被村里人举手表决后赶出青山村。

    且推荐他进村的人还要去义务巡逻一个月,隔一天去一次。

    秦封说完后,秦大伯眼睛都亮了“你这脑瓜子真好使啊!这些你都是怎么想出来的?”

    “嘿嘿”秦封蒙混过关,他能说这是抄的吗?

    不能!

    所以还是蒙混过去吧,秦大伯怎么想就随他去吧。

    秦大伯说完后拉着秦封商议起细节,特别是关于“落户费”的。

    “大伯,你要不找村里人一起商议商议!”秦封提议道,不能光逮着一只羊薅啊!”

    “也行!”

    “对了,你扛着啥东西来的?”秦大伯压在心头的事解决了,又想起了墙角的麻袋。

    “这是我们舅舅家的“落户费”,你收着吧”秦封指了指麻袋。“里面是豆子!”

    “诶,行!”秦大伯收下后脑子里有了想法,现在粮价一天一个样,有银子都不好买粮食,那不如“落户费”直接收粮食!